2020年,周口市人社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根治欠薪工作部署,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全面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积极落实保障工资支付长效制度,治欠保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2月底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检查用人单位1511家,立案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29件,核查处理上级转交欠薪线索53个,为3631名农民工追讨工资报酬2362万元,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向公安机关移交案件13件,对欠薪行为形成了有效震慑。
一、政治站位高,组织领导强
一是讲政治顾大局。全市人社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将治欠保支工作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纳入全市人社系统重点工作,多次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多次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工作调研督查,取得明显实效。二是方案实操作性强。细化根治欠薪专项工作方案计划,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农民工实名制和工资支付监管系统”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夯实责任落实,较好完成了工作任务。截至12月底,全市农民工实名制和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共录入在建项目249个,实行实名制考勤项目163个,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项目171个,累计入账5.72亿元,实行银行代发工资项目84个,累计代发工资总金额5.34亿元,借助监管系统处理欠薪举报投诉线索193件。根据住建部门统计数据,共收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93亿元,退还6968万元;市本级设立应急周转金1000万元,各县(市、区)设立应急周转金500万元,账户余额充足,工资保证金和应急周转金管理规范有序。三是重协调善疏导。针对拖欠工资性质,积极开展沟能协调工作,疏通还款渠道,限定还款时限,安抚农民工情绪。今年以来先后协调解决了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职工家属楼、郸淮一级公路、许寨安置房等项目拖欠工资问题。全市未发生因欠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和恶意炒作事件,劳动关系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二、执法力度大,查办案件实
一是畅通举报投诉渠道。通过在建筑工地设立维权告示牌、广播电视新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宣传方式,公开信访、劳动监察和清欠举报投诉电话和网上举报二维码,建立欠薪举报投诉24小时值班制度,健全案件台帐,明确专人负责,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二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全市人社系统先后开展了用人单位书面材料审查、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定、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等专项执法,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欠薪易发频发行业,对在建工程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问题立刻责令整改,对查实的欠薪案件严肃处理,集中解决了一批欠薪苗头性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三是严肃查办欠薪案件。对举报投诉和上级交办的案件线索,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案件督办,限时解决问题,及时报送处理情况。对查证落实的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责令用工单位限时支付;对拒不配合执法检查的用人单位予以处罚,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宣传范围广,法治氛围浓
人社系统将学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作为根治欠薪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是组织学习培训。市人社局制定了学习方案,订购《条例释义》200余册,组织全市人社、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20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线上学习,并组织学习培训班,邀请省人社厅、省工程担保协会领导授课,90余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参加了培训。二是大力开展宣传。市人社局联合宣传、住建、交通、水利、司法、工会等单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大力宣传《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有关政策法规,多次开展送法律进工地、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累计印发《条例》手册5000多本,宣传材料8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000余条,发放《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致工程建设领域各企业的倡议书》20000余份,在全市近300个在建项目张贴了《条例》全文,确保将《条例》宣传到每一个用工主体和农民工,切实增强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工资、劳动者依法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坚持依法治欠。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严格按照《条例》规定,依法严厉打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对发现的违反《条例》行为,有案必查,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落实欠薪典型案件社会公示和“欠薪黑名单”制度,今年以来向社会公布了4批次6起违反《条例》的欠薪典型案件,将6个责任主体列入“欠薪黑名单”,通过以案释法、以案普法,达到“惩处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