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您好: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贫困劳动力长期培训机制助其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建议》已收悉。市人社局收到您的提案后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党组会议对提案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责成相关科室按时限要求认真进行提案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向党组会议进行了汇报。现就您提案中的有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贫困劳动力培训情况
至脱贫攻坚期末,我市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中有培训意愿且符合受训条件的32万余人全部得到了培训,巩固期内,脱贫劳动力培训数量保持逐年稳定增长。2022年1月以来,周口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重大战略部署,强力推动各类劳动者技能培训和技能等级评价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周口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市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予以督导推进。
二是健全评价体系,推动备案全覆盖。面向市内技工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学会遴选210多名专家参与我市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联合市教体局召开了全市职业院校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备案工作动员会,5月底全市25家大中专院校全部建立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并开展校内生评价工作,1.4万名大中专职业院校毕业年度在校生参加技能等级认定并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动员其积极申报企业自主评价机构和社会评价机构,全市新增企业自主评价机构130家,社会评价机构29家。
三是紧盯目标任务、强力督导推进工作落实。市“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领导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市人社局成立重点工作督导组,由局班子成员分包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定期进行实地调研督导,各县(市、区)把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作为重点督查事项,持续推进。2022年,全市已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万余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0%,全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人数65541人,完成42900目标任务的153.67%,其中新增培训脱贫劳动力人数15678人、新增持证人数13981人。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持续深化“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实施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行动,稳步扩大培训规模,重点加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脱贫人口等技能培训,积极开展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广泛开展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全面加强新技术培训。同时,结合我市乡村产业特色和城镇产业布局,精准职业技能培训,做到应培尽培、愿培尽培,让更多脱贫人口实现一技在身、一证在手,提速全市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实现技能就业,进一步扩大从业人员取证人数和持正比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培育打造知名劳务品牌,更好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稳定就业和增收。
2023年拟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4万人次以上(含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2万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00人),新增技能人才15万人、高技能人才5万人(含技师高级技师1500人);转移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2000人,促进返乡创业人数14000人带动就业40000人。
据初步统计,脱贫人口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月务工收入能够平均增长500至1000元,对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作用明显。2023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首。张建慧书记强调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推进农民群众技能增收。今年市人社局又提出要精准培训,跟踪做好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一对一”服务,把持证规模提上去,质量提上去。一是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根据脱贫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和就业意愿,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就业技能、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采取订单、定岗、定向等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确保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任务的技工院校和企业,要优先支持来自脱贫家庭的职工接受学徒培训。二是瞄准制造业搞培训,发挥技工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结合脱贫人口实际,紧盯“车工”“焊工”“铆工”“锻造工”“模具工”等传统技术工种开展培训,通过提升就业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三是加大技工教育培训力度,指导重点技工院校积极招收脱贫家庭适龄青年参加学习培训,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学生、脱贫家庭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家庭学生开通招生绿色通道,优先招生,优先选择专业,优先落实免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助学政策,把脱贫家庭适龄成员吸引到技工院校学习培训。
最后,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6月5日